2025年01月03日 (周三)   2~ 20℃   多云
甘州:备足“口粮”,“羊亲戚”越冬无忧!
2024-11-07 09:35:25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甘州融媒讯(记者 郑旺 陈志伟 王晓宁 王凯)在甘州区广袤的玉米地里,每逢暮秋时节,一幅独特而“壮观”的场景在悄然上演,许多牧民在连片的玉米秸秆地里搭起帐篷,与成群的牛羊一起过上了“牧歌生活”。

早上7点多,在三闸镇庚名村借牧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牧民马洪军早早起来,给炉子添煤倒灰,让帐篷暖起来,说起借牧收获,夫妻俩言语中透露着喜悦。

随着晨间暖阳升起,喝完奶茶吃罢早餐的马洪军放出圈了一夜的500多只羊。从山区到川区,已经熟悉周围环境的羊儿不紧不慢,悠闲自在地散开,寻觅喜欢吃的玉米秸秆、草叶儿,广袤的田地里一只只“白色毛团”自由行进,犹如盛开在秸秆地里的“棉花”,与远处山峦叠翠的祁连山相映成趣。“我们9月20日左右从青海来到甘州区放羊,我们上面喂养成本高得很,到这里能降低一些成本。”马洪军说。

近年来,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肃南县等外县区越来越多的牧民把冬季牧场“转移”到了甘州区广阔的的玉米秸秆地里。甘州区围绕借牧过程中牲畜疫病防控、用电、用水、住房、饲草饲料供应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为异地借牧“保驾护航”。

进入十月中旬以后,甘州区广阔的玉米地里,留下大量秸秆就成了牲畜们过冬的理想食物。来自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镇大泉村的牧民东达娃告诉记者,“借牧”这个词,已经伴随他们生活存在10余年。今年,他租了560亩地,每亩170多元的租费,计划明年3月底结束长达5个月的“借牧”生活,返回自家草场。“这里玉米秸秆很充足,地方也大,气候也比我们那面温和,小羊羔成活率也高。”

这几天,三闸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徐睿格外忙碌,今年有近万头牛羊前来三闸借牧,均需备案登记并实行落地监管。

据了解,为做好借牧户的摸排和监管工作,甘州区制定下发《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农区借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跟进做好借牧牲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借牧点开展羔羊早期断奶、母畜营养调控等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促进跨区域借牧健康运行。此外,为巩固并扩大异地借牧带来的“羊亲家”效益,甘州区还全力保障借牧人畜的饮水需求。

肃南县马蹄乡八一村牧民黄超说:“我们是第七年来甘州区借牧,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我们放牧对当地的环境和水资源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地对我们放牧也提供了便利。”

“我们得到甘州区的大力支持,从协调我们的住宿到生活帮助,我们非常感谢。” 肃南县畜牧兽医服务工作站站长巴向国说。

甘州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大县,75.3万亩土地供应着全国大田玉米的用种需求。种子走向全国,秸秆留在甘州,成为很好的冬季饲草。从秸秆变成饲草,怎么才能效益更高、更有价值?甘州区石岗墩开发区滚氏庄园负责人潘东玲最有发言权。她家在甘州区石岗墩开发区,是拥有700多亩制种玉米的大户。“以前的秸秆都是还田或是打草墩子,也没啥效益,我们为牧民提供下来的牛群和羊群进行放牧,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

除了真金白银的收入,牛羊产生的粪污也为土地带来了免费的肥料,将秸秆处理难题转化为了草畜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甘州区党寨镇副镇长詹莉莉说:“牛羊吃完秸秆把粪便留在了地里,等到来年开春翻地时,就是上好的农家肥,充分利用了秸秆资源。”

牛羊下山,借地生金。今年以来,为支持各族牧民借牧,甘州区还建立农区借牧工作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各乡镇农区解决好跨地域、跨县区借牧过程中出现的牲畜疫病防控、地租、运输、用电、用水、住房等保障方面的问题和民族团结关系,引导借牧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至目前,来甘州区借牧的农户达304户,牛8400头,羊10.5万只,借牧年面积达45万亩。

“甘州区政府非常重视农区借牧工作,克服环境、水资源等困难,尽力保障借牧农户的生产生活要素,农业农村局分片包抓,协调乡镇、借牧县区重点做好基本情况统计和借牧牲畜的疫病防控工作。”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国齐说。

深秋里,金色的阳光洒在连片的玉米地里,随处可见羔羊遍地、牛犊撒欢的热闹场景。远处,巍巍祁连山,静静孕育着冰川、森林、草原……还有无数生灵。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