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周三)   2~ 20℃   多云
河西宝卷:“曲中古韵”点染千年岁月
2025-02-08 18:41:37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文/赵海容   图/王竟成

首个“非遗”春节假期过后,在甘州区花寨乡的一隅小院内,一位老者正伏案提笔,缓缓展开河西宝卷。墨迹斑斑的文房砚台、俊秀端正的簪花小楷、随处可见的纸张手稿……每一张手抄宝卷的背后,都蕴含着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坚守。

“宝卷者,宝者法宝,卷乃经卷。”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唐代敦煌变文、俗讲及宋代说经演变而来,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农村中广为流传。“宝卷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文本传承,另外一种是念唱传承。我们小的时候物质和精神生活匮乏,村民们对于念卷和听卷都非常喜欢。每逢春节,村民们都会来家中‘请卷’去念,‘请’到卷后还要揣在怀里,生怕弄坏了宝卷。”年近七旬的宝卷研究学者任积泉向记者回忆道。

在河西地区的春节文化活动筹备中,念卷是重要且庄重的环节。春节聚会时,若当一家邀请到念卷先生,亲友邻里便会纷至沓来,众人围坐,齐声接声,共鸣强烈,念卷先生念至高潮,众人接声如暗涌的波涛,老少和声交织,宝卷故事更鲜活灵动,热情氛围达至顶点。

“念卷先生在念唱中充当教化者角色,要给观众解读河西宝卷中的历史典故与道德教义,不仅要他唱,观众也要参与进来,所有参与者在宝卷设定的虚拟场景里,在这三四个小时当中可以尽情享受宝卷里面人物的喜怒哀乐,打破传统文艺展演界限,构建全员互动共享的文化空间,令河西宝卷于春节绽放绚烂光彩,使传统文化于现代社会活力依旧、魅力非凡。”任积泉耐心地向记者解释道,2006 年,河西宝卷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 年,河西宝卷(张掖)纳入第一批(2006)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这颗瑰丽璀璨的非遗“明珠”,在河西走廊熠熠生辉。为了让河西宝卷的辉光被更多的人看到,近年来,任积泉不辞辛苦前往北京、江苏、陕西四川等 10 多个省市宣传推广河西宝卷,与各地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全方位展示河西宝卷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使其在更广阔地域范围和专业学术领域崭露头角,赢得广泛赞誉与关注,为其在全国乃至国际文化舞台传承发展开辟新径。

也正是在任积泉与一众河西宝卷传承者与爱好者的推广下,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应运而生,团队核心成员由最初的 7 人增加到 30 多人,经常围绕团队参加活动者近 100 人。《高老庄宝卷》《下屋兰宝卷》《惊梦黑水国宝卷》《八戒大战流沙河宝卷》《蛇吞象宝卷》等新撰写的河西宝卷,在不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结合时代特色与社会需求,为新时代河西宝卷的传承发展注入“盎然生机”。

“当前文化活态传承为非遗传承打开了一扇门窗,河西宝卷作为河西民间春节文化的核心载体与珍贵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现代社会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传承路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让河西宝卷在新时代的文化舞台上绽放光彩,持续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滋养,让古老的河西宝卷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记忆,使其在岁月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任积泉语重心长地说道。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